“辉煌十三五·奋进新宿迁”线上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0期)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8-03 13:02:19

宿迁市十四五规划_宿迁2035年规划_宿迁市十三五规划

为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展示“十三五”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改革发展成就,营造“十四五”开局浓厚舆论氛围,宿迁市委宣传部、宿迁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开展“辉煌十三五·奋进新宿迁”线上系列新闻发布活动。今天是系列发布活动的第10期,邀请到宿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赵昌参加发布。

本次线上发布活动还邀请了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新华日报(交汇点)、省广电总台(荔枝新闻)、现代快报(ZAKER南京)、中江网、扬子晚报、宿迁日报社、宿迁市广电总台等媒体记者参加。

“辉煌十三五.奋进新宿迁”线上发布

生态文明建设是千年大计,事关国家安全,事关永续发展,事关民族未来。还自然以和谐,给大地以生机,是历史赋予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使命职责。用资源和规划笔触绘就发展巨变

综述:“十三五”时期,宿迁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紧扣“江苏生态大公园”定位,以履行好“两统一”职责为抓手,统筹推进规划引领和资源保障。五年前的规划愿景加速变为高质量发展现实景象,中心城市建成区扩大到100.16平方公里,五年时间增长17.6%,城镇化率年均增速超过1.3%,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耕地保有量平均每年增加1.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达1.41亩/人,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63%;累计供应各类建设用地12.19万亩,出让各类建设用地8.23万亩,共争取各类用地计划13.21万亩,报批土地12.49万亩,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项目实现应保尽保;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由2015年末65.56公顷/亿元降至48.68公顷/亿元,总降幅达25.75%。

一、坚持以规划设计为引领,带动“城市更新”。

一是找准着力点,大力增强辨识度。开展《城市绿道专项规划》研究,指导沿大运河、古黄河、环骆马湖、洪泽湖等生态廊道建设。90%以上的机关单位实现“敞院”开放,中心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市民出行300米就可以步入绿色空间。推动以新盛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保留传统文化肌理,传讲宿迁人文故事。

二是找准发力点,不断提升首位度。推动《宿迁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6-2030)》等规划落地,推进运河宿迁港建设,完成大兴通用机场选址。徐宿淮盐高铁正式通车,宿迁如期迈入“高铁时代”。靳塘、白堡、青海湖路、南关等15个城市之家建成使用。推动《中心城区学校建设三年(2018-2020)攻坚计划》向项目建设转化,在规划引导下,36所中小学校如期建成。开展城市商圈和新增商业综合设施的深化研究,着力繁荣以宝龙、金鹰、水韵城为核心的西湖路商圈,完成高铁商务区规划研究,推动红星天铂购物广场、吾悦广场等重点商贸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一主多副”商业网络体系。编制《破解工业围城专项规划》,推动《清风廊道规划》成果落地见效,整合工业园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用地,加快引导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态势。

三是找准突破点,持续扩大影响力。构建“一核多极、组团发展”的空间格局。争取列入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加快推进宿迁市总体城市设计编制,从定结构、塑特色、控风貌三个方面明确了城市整体空间管控指引。连续组织“衲田杯”国际竞赛,宿迁规划建设做法受到更加广泛关注。加强街区的便捷性与实用性研究,仁恒里成为城市街区更新典范。

二、坚持以资源要素为支撑,保障“农村更美”。

一是致力于空间体系改善。编制完成《宿迁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并印发实施,提出了“1+3+50+N”的城乡布局PG电子注册首页,进一步优化我市城镇村职能等级体系PG电子登录,形成梯次分明、功能协调、布局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推进全市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全市列入规划编制范围内自然村庄数量达9044个,涉及行政村(居)1353个,规划发展村庄总数为868个。

二是致力于生态建设。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工程,全市共建设省级绿美村庄210个,新造成片林约33万亩,累计修复湿地面积5.05万亩,每年全市义务植树超220万人次。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9%,居全省第三。全市花卉苗木繁育面积达55.1万亩,年产值超70亿元。

三是致力于耕地保护。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立完善综合执法监管责任、“行政+市场”“责任+激励”耕地保护等机制,全市耕地总面积690.4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60.18万亩,均超过省下达目标任务。

四是致力于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市投土地整治项目17个,建设规模9.7万亩。获批省投土地整治项目31个,建设规模28.5万亩,土地综合整治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五是致力于发展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单列不低于5%的计划指标,专项保障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需求,单列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计划600亩,实际保障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1900亩。

三、坚持以便民利民为遵循,促进“生活更好”。

一是改善城市配套,让群众生活更便利。完善城市地下管线体系,科学确定管线建设时序,避免“马路拉链”现象。开展适老化研究,新出让住宅类用地中明确居家养老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公共建筑设计中减少高差设计,走廊及出入口适当加宽,保障老年人安全步行。

二是提升市政交通,让群众出行更便捷。践行“窄马路、密路网、开放街区”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先后制定了《快速路网规划》《中心城市核心区交通改善研究》《市区断头道路整改方案》,引导实施了青年路、微山湖路等30余条断头路改造,推进洪泽湖路、黄河南路等城市主次干道路网建设改造,城市各级道路配比更加合理。

三是改进政务服务,让群众更多感受尊严。落实“让服务对象感受尊严、享受公平”的服务理念,全省首家实现所有不动产登记3个工作日内办结。建成108个不动产抵押登记便民服务点,实现市区16家商业银行全覆盖,受理抵押类登记业务60万余件。推送电子证明17万余份,提供EMS寄送不动产权证书3万余本,在线服务7.5万余次。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获批“城镇全覆盖的权籍调查”和“信息共享集成”两项国家试点。

四是优化富民举措,让群众更得实惠。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省域转让使用试点以来,累计转让节余指标和规划空间2.66万亩,成交资金达147.27亿元,大大加快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步伐。

“十四五”时期,宿迁自然资源和规划工作将紧扣“优化空间布局、盘活存量资源、守牢生态底线、保障绿色发展”的工作主线,持续发挥规划引领和资源保障作用,更大力度履行好“两统一”核心职责,努力在步入新阶段构建新格局中彰显更大作为。

问   答

宿迁日报:国务院机构改革中明确了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的有关要求,提出要加快构建生产空间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安全和谐、富有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伴随着市级机构改革到位,新成立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开展了哪些方面工作,有什么样阶段性成果?

答:2020年5月,我市正式启动宿迁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动员部署会,成立了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印发了工作方案。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推动规划编制,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十个方面研究重点”和做到“五突出、五坚持”。我局成立了国土空间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规划编制专班,抽调业务精干人员全力靠上。目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已形成空间发展战略等9个方面专题研究成果。

市广电总台:作为生活在宿迁的人,切身感受到了近几年城市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城市变得更美了、更精致了,请问在强化城市设计、落实风貌管控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答:为了进一步引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塑造城市风貌特色,我局加快启动了宿迁市总体城市设计编制工作,围绕宿迁“项王故里、水韵名城、中国酒都”三张名片,从定结构、塑特色、控风貌三个方面明确了城市整体空间框架。通过总体城市设计,进一步明确宿迁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突出宿迁城市风貌特色,确定城市总体形态格局,并对城市功能结构、景观风貌结构、高度控制分区、城市色彩研究等内容提出相关控制和引导要求;同时,将中心城区划分了多个具体片区,明确了片区城市设计导则,为下一步重点片区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编制提供科学引导,实现对城市空间形态及风貌特色的管控。

中国新闻网: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基础支撑作用,请问在各类自然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方面是落实了哪些举措?

答:一是用好增量资源。遵循从紧从严、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新建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强度等方面的要求,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新上工业企业投资强度需达到280万元/亩,提高用地门槛。二是盘活存量资源。加快推进城镇建设用地提效工程,“十三五”期间通过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城乡增减挂钩和同一乡镇内村庄布局调整等工作,实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4.2万亩。强化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下降率等指标管控和考核,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由2015年的65.56公顷/亿元下降到48.68公顷/亿元。

现代快报:不动产登记工作关系千家万户,与群众利益切身相关,也是政府政务服务的重要窗口,请问赵局长,对于不动产登记这样一项重要民生任务,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做了哪些重要创新?给群众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便利?

答:我们始终坚持把服务对象满意作为检验不动产登记工作的唯一标准,大力实施“一个首创、六个率先”等一批开创性“放管服”举措,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首创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利用银行网点遍布城乡的优势,与银行合作设立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点,就近办理抵押类登记。与市区16家商业银行建成便民点108个,抵押类登记业务服务半径缩短至3公里以内,减少办事群众和银行工作人员往返登记大厅120万余次。率先免除不动产登记费,积极贯彻“放管服”改革要求,免除不动产登记费用6000万元,大大减轻服务对象办证负担。率先免费寄送不动产权证书,累计提供EMS寄送不动产权证书2.55万本,群众办理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趟”。率先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办理过户由过去跑三个部门、排3次队变成跑一个部门、排1次队。率先启用不动产登记电子证明PG电子登录,抵押权人可通过系统平台直接下载电子证明,降低抵押类业务风险,市区累计推送电子证明12.68万份。率先开发应用不动产登记信贷直连系统,依托金融机构系统直连,互相抓取所需信息,业务办理数据录入由2次减少为1次,人员往返由最低3次减少为1次,受理效率提升70%。率先建立服务实体企业“八项制度”,开辟实体经济、大宗件业务等“绿色通道”,创新落实“提前介入”、“容缺办理”、“业务回访”、“台账跟踪”、“档案并档”等工作路径,明确“即到即办现场办结”制度措施,实体企业办证不排队、不叫号、不延误。

服务热线
0471-85963658